聚焦︱建筑师牵头的绿色建筑设计时代来了!

发布时间:2018-10-29

2018年10月20日,“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创新论坛2018”在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是基于国家重要研发计划项目《目标和效果导向的绿色建筑设计新方法及工具》《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新方法与示范》《基于多元文化的西部地域绿色建筑模式与技术体系》《经济发达地区传承中华建筑文脉的绿色建筑体系》的阶段性成果召开的。这4个课题项目的研究,意味由建筑师牵头的绿色建筑设计时代已经来临。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柯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主任俞滨洋,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修龙,北京建筑大学未来城市设计创新中心副主任、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张大玉,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副主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名誉院长、总建筑师崔愷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院士刘加平、孟建民、王建国,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师庄惟敏,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文兵、副总裁孙英等出席。论坛分别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源,刘加平院士及崔愷院士主持。


▲开幕式主持及嘉宾

//

论坛现场

//


▲论坛现场


▲论坛报告嘉宾

上午论坛由刘加平主持。

孙英在题为《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中指出,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阶段存在标准规范体系尚不完善;地区发展不平衡,运营标识数量少,低碳价值未充分体现;人性化不足,用户实际体验获得感少;增量成本大且后期难以平衡,市场动力不足等问题。为此,孙英提出,要建立新时代高质量绿色建筑的理念体系,即从人性化、本土化、低碳化、长寿化、智慧化5个方面,来提高建筑品质、降低资源环境负荷,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

孟建民、崔愷、王建国、庄惟敏分别就4个项目现阶段的研究成果作了介绍。

孟建民结合主持的《目标和效果导向的绿色建筑设计新方法及工具》项目,从“绿色空间组合与调节理论”、“贡献率设计方法及流程”、“开放式标准及工具”3大板块,6个关键环节的技术体系,提出绿色建筑设计目标效果一致性的设计方法与工具,并介绍了高大空间、大型综合体和居住建筑3大类型在我国的4个气候区中进行的工程示范与示范。

崔愷结合主持的《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新方法与示范》,介绍了具有气候适用性的以空间形态为核心的机理研究及设计方法,兼顾空间围护体系及人对空间环境性能感知差异的设计技术,多主体、全绿色公共建筑设计协同策略与平台,强化以全寿命周期内低碳减排为目标的地域差异性设计对策,并重要介绍了通州行政副中心办公楼、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等一批示范项目的绿色建筑设计实践与探索。

王建国介绍了《经济发达地区传承中华建筑文脉的绿色建筑体系》项目研究的基本情况和进展。他指出,该研究将在绿色理念与方法传承方面,建立经济发达地区传承建筑文脉的现代绿色建筑设计新方法;在营建模式与评价指标方面,形成适合当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营建技术方法,提出适用于经济发达地区、富含建筑文脉要素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在技术推广与工程示范方面,完成富含建筑文脉要素的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做好涵盖咨询、设计、施工、检测等全过程的技术推广工作。

庄惟敏结合主持的《基于多元文化的西部地域绿色建筑模式与技术体系》项目,介绍了以西部地域建筑文化传承和绿色发展一体协同的青藏高原地区、西北荒漠区和西南多民族聚居区三个典型地域的绿色建筑设计理论方法、营建模式和技术体系,以及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园林艺术馆、海东市河湟民俗文化博物馆和西宁市市民中心等工程应用项目。

下午的论坛由崔愷主持。

清华大学张悦介绍了《绿色公共建筑的气候适应机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通过区域环境、建筑形体、建筑空间三个维度的形体空间数据解析,构建典型地域气候区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数据库,探索形体空间特征参数与地域气候参数的耦合关系,进而提出形体空间气候适应性评价体系框架。

东南大学韩冬青介绍了《具有气候适应机制的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新方法》的阶段性成果,提出绿色建筑设计新方法即从“自然-人-建筑”的系统思维出发,从气候与建筑的相互影响机制入手,探索以空间形态为核心,以要素集成和过程协同为特征的科学方法。

天津大学刘刚介绍了《基于贡献率的新设计流程》的阶段性成果。他以高铁站为例,从空间形式、围护结构、主动技术方面分析提出了关键性的低碳策略选择。

东南大学张彤介绍了《空间调节与绿色建筑的学科自主性》的阶段性成果,强调了空间调节通过空间组织、合理的体型和构造设计,以空间本身的形态和组织状态来实现对室内外环境的性能化调节等减少能耗的重要技术策略。

//

沙龙研讨

//

在沙龙环节,王建国、刘加平、庄惟敏、张悦、韩冬青、刘刚、张彤和主持人崔愷一起,围绕研究成果会指向更加简单化还是复杂化的绿色建筑设计?从以往建筑师凭借经验的定性到今后的定量,是否会陷入计算的怪圈?绿色建筑设计的引导不仅在于建筑师当中,更重要的在于建筑教育中——未来应该是设计型的教育还是技术型的教育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当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成为建筑师的共识,绿色建筑设计真正由建筑师,那些看似枯燥的数字将转变成更易掌握的感性认知,并会更好地验证设计本身,从而带来更好的品质的建筑成果的呈现,也由此让建筑设计过程变得愉悦。而回到建筑学本身,建筑本来就应当是绿色的,应当是于环境中获得均衡与美,当建筑重新回到环境调控的建筑学本体,建筑的创新将是绿色和生态的,同时表达着地域文化,未来的建筑将会走向真正的可持续。


▲沙龙讨论现场

(从左至右依次为崔愷、刘刚、王建国、刘加平、

韩冬青、张悦、庄惟敏、张彤)

本次论坛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和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共同主办,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大学未来城市设计创新中心、《建筑技艺》杂志社承办的,来自全国各地设计院、高校和科研院所的5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同期活动:

四个项目科技成果展

论坛同期还举办了项目科技成果展览,展示了国家重要研发计划项目《目标和效果导向的绿色建筑设计新方法及工具》(孟建民院士主持)、《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新方法与示范》(崔愷院士主持)、《经济发达地区传承中华建筑文脉的绿色建筑体系》(王建国院士主持)、《基于多元文化的西部地域绿色建筑模式与技术体系》(庄惟敏主持)四个项目的科技成果,展示了国内新和详实的绿色建筑成果。


▲项目科技成果展现场

同期活动:

绿色建筑参观

论坛期间,参会代表还参观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创新科研示范中心项目。


▲参观现场嘉宾合影


咨询方式:0791-86162513 0791-86166563

公司网址:www.jxlvbiao.com

E-mail:2715776363@qq.com

公司地址:南昌市高新区紫阳大道赞城紫阳明珠B2座28楼2802室